纺织面料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?
2023/6/15 10:00:04
实现纺织品检测的时候,会有耐摩擦色牢度这一项,也是纺织面料在进出口过程中普遍的检查项目之一,它指是染色面料经过摩擦后的脱色地步,是考评染色剂对机械摩擦效用的抵抗力。在这里,告诉大家,纺织面料耐摩擦色牢度有太多影响因素,基本有哪些呢?一起去了解一下吧!
1、面料表层特性的影响。
由于未固着染剂是造成摩擦色牢度差的主要原因,在干态条件下,针对表层毛糙或摩绒、起毛织物,坚硬如麻类面料,牛仔面料和涂料印花织物,若做好干摩擦极易将织物外表堆放的染料、涂料或其它有色物质磨下来,乃至引发部份有色纤维折断并形成有色微粒,使耐干摩擦色牢度进一步下降。对磨绒或起针织物来说,织物表面的绒毛与摩擦布表面呈一定的夹角,并非平行的,从而使摩擦头在做往复运动时的摩阻增大,使这类面料的耐干摩擦色牢度下降。
2、活性染料化学结构的影响。
用活性染料染色的纤维素纤维材料在进行耐湿摩擦色牢度实验时,诱发颜色改变的因素主要有两个:一是水溶性的染料在摩擦时被迁移到了摩擦面料上,原貌脱色并使摩擦布沾色;二是部份脱色的纤维在摩擦时遭受损伤,产生微小的有色纤维顆粒并被迁移到摩擦面料上,致使沾色。
因此,可能影响活性染料耐湿摩擦色牢度的因素有:活性染料自己的构造与性能;面料的特性;前处理效果、布面受损及外表光滑度等;染色技术及染色后皂洗的成效;面料染色后的固色除理效果;复染织物后规整的影响等;.
复染面料进行湿摩擦时,染剂与纤维相互形成的共价键并不易开裂而产生浮色。而发生迁移的染剂一般是过饱和的、未与纤维形成共价键的、仅靠范德华力而产生吸咐功效的染剂,即所说的浮色。
3、染色层度的影响。
活性染料染色面料的耐湿摩擦色牢度与染色的深度密切联系,即在做好湿摩擦时,色调的转移量与染色厚度近于成良好的线性关系,这其中,染色时染料的过饱和是最重要的因素,染深色时,所用的染料浓度较高,但不能大大超过饱和值,因为过量的染料并不能与纤维结合,而只能在织物表面堆积而形成浮色,严重影响织物的耐湿摩擦色牢度。
在染色前对纤维素纤维进行适当的前处理,如丝光、烧毛、纤维素酶光洁处理、煮练、漂白、洗涤、烘干,可以提高织物表面的光洁度和毛效、降低摩擦阻力、减少浮色,从而有效改善织物的耐湿摩擦色牢度。
4、织物结构的影响。
轻薄型的织物(常见都要纤维材料或绸缎类面料)的试样外表,因此面料构造相对比较松散,在实现干摩擦时,样品在压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会随摩擦头的运动而发生部分的滑移,从而使摩擦阻力增大,且摩擦效率提高。
数据统计显示,发生此类情况的大多还是深色的产品,如黑、红和藏青等。当然,对灯心绒、斜纹棉布和涂料印花等织物来说,在湿态条件下,由于其本身所采用的染料和印染工艺等原因,其耐湿摩擦色牢度通常为2级,甚至更低,并不优于其耐干摩擦色牢度。
5、柔顺剂的影响。
通过松软整理提高活性染料印花色牢度。柔顺剂具有润滑作用,可减小摩擦系数,从而防止染料脱落。阳离子型柔顺剂还可和阴离子型染料形成色淀,染色剂不易脱落。同时,色淀使染料溶解性下降,可改善湿摩擦牢度。
但具有亲水性基团的柔顺剂影响湿摩擦牢度的增强。染色后的面料特别是长车轧染,要经过充分的水洗、皂洗等过程,去除纤维表面浮色和未反应及水解的染料,以防影响色牢度,如不看重染色的后处理,将会引发不好的色牢度,同时色光也会变得萎暗。